当前位置:筑梦小说>都市言情>王安忆自选集> 剑桥的星空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剑桥的星空 2(2 / 2)

我不禁想起八十年代前后,中国出现一位能用耳朵认字的少年,之后,掀起一波热潮,对超自然能力的好奇心席卷全国。那时候资讯不发达,长年耳目蒙塞,不晓得世界上有多少学科,又是在如何发展,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搜索材料,进行见证。当时我所工作的《儿童时代》杂志,开设科普知识栏目,也对此事件投向关注。有一日,我们从南市区某小学请来一伙小学生,大约有六名还是七名,据称,他们都能够不用视力而用身体辨识字样或图样。那是一个冬天的阴霾很重的下午,杂志社内的编辑,还有社外听闻而来一探究竟的人们,将孩子们围得严严实实。他们将写上字和画上东西的字条折起来,掖在棉袄底下,坐在桌子边,一动不动,任凭时间过去。似乎并没有显著的奇迹发生,多数孩子声称累了,有一两个说出来却又不全对,这场检测不了了之。大家却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失望,因为相信,如此划时代的奇迹不是平凡如我辈有幸目睹的。事实上,这样的实验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重复着,却还没有划下时代的坐标。那些闪烁的奇相,其实一直没有彻底冥灭过,时不时地,就会冒出头来,这里或是那里,这样或者那样。

科学继续在实证的道路上进步,越来越多种物质从无形中提炼出有形。一八八四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著名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版论文《对***的研究》,致幻麻醉品制造出相当客观的兴奋、快乐,甚至“不朽”的灵光闪现;“潜意识”的理论从意念传递的实验中浮出水面;心理疗法在奠定正统科学中的合法地位;催眠术的临床应用悄然扩大着范围;一八九零年,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问世,提出精神、意念与肉体的关系;一八九六年,弗洛伊德第一次正式使用“精神病学”术语。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物质性有了更广义的体现:越洋电话的电波;双面灌录唱片的音频;照相机的成像;量子论;弗洛伊德再创建树,出版《梦的解析》;齐柏林飞船完成测试首航;物理学中电力、磁场、电流传动与隔绝;大气化学,氩气的发现获诺贝尔奖金;一九零九年,细菌学家发明治疗梅毒药剂;无线通讯日臻成熟,一架小飞机飞越英格兰海峡,全活动的照片出现了,然后就有了“好莱坞”……一百年后的今天,看似平常的这些,当时却都是从无到有,从虚空茫然中浮出轮廓,灵魂依然飘忽不定,一伸手就是一个空。

当派普夫人与福润夫人建立交叉通讯,企图与往生者联络,自动书写与导媒共同努力,筛选出几个关键词:希冀,星星,布朗宁。然后,人们寻找到迈尔斯最爱的布朗宁诗歌,其中有一句:“只找到了流离之星,并将其锁定”。同时,人们在猎魂者霍奇森遗留下的文件中,翻出一张纸片,上面写着一些单词,其中也有“星星”,还有“凝视”和“眼泪”。总是有星星在,那遥隔几亿光年的光明,看着人们,试图传递什么呢?

本文有关书目如下:

《猎魂者》(美)黛布拉?布鲁姆著于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螺丝在拧紧》(美)亨利?詹姆斯著袁德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坎特维尔鬼魂》(英)奥斯卡?王尔德著袁德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深河》(日)远藤周作著林水福译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

《法力》(加拿大)艾丽丝?门罗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

《吉檀迦利》(印度)泰戈尔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密西西比河上》(美)马克?吐温张友松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2011年8月12日上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