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其他类型>一战战史二战战史大全集> 第三章 欧洲火药库——动荡的巴尔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欧洲火药库——动荡的巴尔干(1 / 1)

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极盛时的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包括整个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整个中东地区及北非的大部分,西达摩洛哥,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南及苏丹,控制了整个西欧到东方的通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长期以来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从18世纪后期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到了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西方的殖民者称为“西亚病夫”。

19世纪刚开始,拿破仑曾断言土耳其的命运便是听凭列强瓜分。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时,土耳其有着许多敌人,而无一个盟友,因为谁都认为不值得和它结盟。一百年来,它一直被窥视左右的欧洲列强看作已奄奄一息,只等它死后下手。可是年复一年,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病人”却不甘死亡,衰弱的双手依然牢牢抓住巨大家当的钥匙不放。国势日蹙的奥斯曼帝国由此被迫寻求改革之路,几经折腾之后,改革无果而终。一度称霸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19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之中,已成为昔日帝国的“遗产”,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大开了争夺的方便之门。尽管欧洲列强都企图利用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但它们都清楚一旦奥斯曼帝国崩溃,谁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拿到全部遗产。由于列强特别是英俄在奥斯曼的利益难以相容,他们无法就瓜分帝国遗产达成一致。所以保持奥斯曼的存在并使有关大国在近东的势力保持一定程度平衡,便成为他们都能接受的一项权宜之计。

进入20世纪,垂暮的奥斯曼帝国更是江河日下,首先是刚刚统一的意大利向奥斯曼帝国在非洲的最后一块土地利比亚提出了领土要求,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出兵5万多人,在2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对利比亚发动了进攻。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10月15日,迫于巴尔干地区战争的威胁,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和约,将利比亚割让给意大利,同时割让的还有多德卡尼斯群岛和罗得岛。

地处欧、亚、非三大洲地带的巴尔干半岛,是三大宗教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曾先后属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自古以来就是强者逐鹿、兵马驰骋之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冲突、交融,众多王国或帝国的版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形成历史上极为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奥匈帝国乘奥斯曼帝国陷于国内斗争,在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1911年的意土战争之际,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战争里失去了巴尔干的领地,除了色雷斯及埃迪尔内,经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土耳其有一个无价之宝,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因为它正好处在各条权力之路的会合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尽管失去了许多,但在1914年“一战”爆发的时候还是要比法国、德国、奥匈帝国加在一起还大。1914年10月,德国送给土耳其的战舰“戈本”号突然袭击了俄国在黑海的港口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揭开了土耳其参战的序幕,土耳其最终倒向了同盟国。

在“一战”中,土耳其也打过许多可以称道的战役,其中加利波利半岛登陆战役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其在战法运用、武器和兵种投入上,都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登陆作战的特色,被誉为“最具现代意义萌芽的登陆作战”。此役可以被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的崛起之战,一直瞧不起土耳其的英军遭到了惨重损失,狼狈而归,英法联军唯一成功的是,他们在撤退时无一伤亡。这一战结束了英国“诗人将军”伊恩·汉密尔顿上将的军事生涯,丘吉尔被调离内阁,战役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

土耳其与俄国是世仇,加利波利战役后,土耳其于1914年底在高加索与俄国展开了搏斗。庸碌无能的土耳其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亲自统率约15万人的第三集团军与约10万人的俄军对垒。在恩维尔帕夏的光荣之梦的驱使下,土耳其人在卡尔斯和阿尔达汉遭到惨败。第三集团军大部战死或冻死。到第二年初战役达到高潮时,土耳其一个完整的军又被歼灭。高加索之战,使土耳其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1916年,土耳其的内政部长穆罕默德·塔拉特对帝国内的亚美尼亚人成立第五纵队的可能表示忧虑,下令逮捕亚美尼亚领袖,要求实施特西尔法,开始大规模驱逐及屠杀亚美尼亚人,强行将数千人带到叙利亚沙漠的营地,事件最后演变成种族灭绝。在战争时估计有150万亚美尼亚人因饥饿、缺水、暴晒、盗贼掠夺而死亡,这场种族大屠杀在战后一直遭到人们的非议。

1917年英国人发动了加沙战役,土耳其以3·5万左右的兵力,抵挡英国12万人的军队,俘获英军9000人以上,但其余人的下落没有报告,他们大概不是被杀就是逃走了。这是一次代价很大的战役,英军伤亡了4万人,疾病也给部队造成重大损失,莫德将军本人则罹霍乱而死。英国人新派到巴勒斯坦来的一位绰号叫“公牛”的艾伦比将军于月末集结他的兵力,向加沙发动第三次进攻,土军防线后缩而且崩溃,耶路撒冷成为了“公牛”艾伦比献给英国的圣诞节礼物。艾伦比的一击,使土耳其人的士气低落到无法补救,据记载,逃兵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仍服军役的人,土耳其从此已不再成为中欧强有力的成员。

在战争初期,奥斯曼帝国取得了多次重要的胜利,也遭遇不少挫败,战后,《色佛尔条约》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分裂,这时,在奥斯曼帝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达40个,奥斯曼帝国就此瓦解。“一战”后,土耳其沦为战胜国的半殖民地,凯末尔领导人民革命,取得独立后,在土耳其开始了改革,向西方学习。凯末尔认为真正的工作刚开始,获得独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如何振兴民族经济,走上富强,只有改革才能消除土耳其“西亚病夫”的称号,才能使土耳其崛起于世界。

1911年,在非洲爆发了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的战争,这场战争又称为的黎波里塔尼亚战争或利比亚战争。它是意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