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其他类型>一战战史二战战史大全集> 第五章 揭秘档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揭秘档案(1 / 1)

提起隆美尔,人们就会想到“二战”时那个德国战神——沙漠之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唯有隆美尔一人而已。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他在“二战”中的“业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他在“一战”时的经历,却不大被人们所注意。毕竟“二战”中许许多多的出名人物在“一战”中仅是不起眼的士兵而已,比起他们来说,隆美尔在“一战”时已可算是名气较大的了。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只有22岁,职位是第124步兵团第七连的少尉排长,战争爆发后隆美尔随部队开赴法国。他初上战场是在比利时的布莱德,他带领着自己的排冲入由法国步兵据守的小镇,俘虏了50多人。在法国,因受伤隆美尔住了三个月的医院,回到部队后被升为连长。在1915年初的亚登战役中,隆美尔匍匐前进通过铁丝网,奇袭正面的法军部队,并占领了四个重要的掩体。但是因为援军上不来,在击退法军的数次反击后,只好撤退。他因这次行动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在“一战”的前两年中,隆美尔参加了多次战斗和战役,在一次次战火中,他研习了攻击坚固驻垒工事的步兵队形、位置,集中火力毁歼、压制,权衡进退、用计欺骗、侦察接触等步兵分队的基本战术,并学会了将详细战斗组织归纳为详细计划。后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步兵进攻》,实际上就是隆美尔在“一战”中经验的总结而已,也是这些战术在不同情况下成功运用的充分例证。

1916年底,隆美尔的部队被派到罗马尼亚前线,1917年1月,他带领部队在暗夜中渗透入罗马尼亚的阵线,在罗马尼亚军睡梦之中对其展开奇袭,俘获400多人。然后,他的部队又被调到意大利前线,布置在阵线的最中央。这时,德军在意大利前线全面运用了精兵渗透、深入穿插的胡蒂尔战术。这种前线指挥官得以充分发挥的打法最适合隆美尔,他演出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好戏”。1917年10月,德军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伊松佐河防线,作为山地步兵营下属的分队指挥官,隆美尔统领着实际上相当于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的兵力。当时隆美尔的任务是确保巴伐利亚近卫师的侧翼安全,但他率领两个连的突击队在夜间大胆地向意大利军防线的后方穿插进去,当天拂晓,他这支部队就已经占领了意大利防御后方的一个制高点,并升起了德国军旗。意大利军队见后方被德军占领了,顿时防线开始崩溃。这次战役隆美尔俘获了40名意大利军官和1500名士兵,由于这次胜利,他被授予德意志帝国最高等级的勋章,并升为上尉。这次行动后,他被调回德国担任幕僚职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里是他真正感悟为将之道,并大放异彩的地方。在这里的体会将对他在“二战”北非战场上的表现起到深远影响。用隆美尔自己的话说,这里远离了西线那阴暗潮湿的沟壕和无休无止的无谓流血。他在这条战线上的经历加强了他对部队机动能力、侦察能力和指挥官对战斗的准备和组织能力的认识,同时也养成了他那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随部队一同行动并对部队进行直接指挥的风格。在长达四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的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在当战术教官时他自己写了一个教材叫《步兵进攻》,在书中记述了他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年轻的隆美尔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他被调任希特勒元首警卫营的上校卫队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在非洲战场一败涂地,希特勒派出了他的爱将、已是少将师长的隆美尔出任非洲军团的司令官,他在“一战”意大利战线上和“二战”初期法国战役中得到检验的战术可以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得以充分发挥了。他亲临一线,最大限度地利用突然袭击和机动作战,在非洲的大沙漠上刮起了一股隆美尔旋风。由于他常常出其不意,以少胜多,而被对手誉为“沙漠之狐”,成为德军的一代战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英国二等兵手下留情放走了已经被毒气熏伤的德军下士希特勒,这个一瘸一拐走出阵地的德军士兵也看到了不远处的枪口正死死地指着他,然而,他显然已经精疲力竭,他既没有举枪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毫无表情地盯着那个英国兵,似乎在等待已无可避免的最后时刻。那位士兵在日后回忆起当时的一刻说:“我让他走掉了,因为我不杀伤兵。”

“一战”爆发后,德国上下充满战争狂热,在这种氛围下,25岁的希特勒——一个奥地利业余画家,参加了德国军队,被分配到由朱利叶斯·利斯特上校指挥的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十六团,纳粹宣传家后来称这个团是志愿兵团。1914年10月底,缺乏训练和装备的“利斯特团”在比利时佛兰德斯首次经历了“战火洗礼”,希特勒后来称,他是排里唯一一名幸存者。在此前的纳粹宣传中,希特勒因为在西线战场的优异表现获得晋升,希特勒所在连队——利斯特突击团也被描述成一个“兄弟连”式的部队。不过在巴伐利亚战争档案馆中,发现了希特勒“一战”时期一些战友的信件、日记及老照片,这些记录显示,希特勒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主要在后方送信,他送信的地点实际上距离前线还有3~5公里的距离。一名和希特勒同在第十六巴伐利亚步兵团服役的军医在文章中记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希特勒时的情景:“一天晚上,敌人第一波夜间轰炸刚开始,有个脸色苍白的男人跌跌撞撞地来到地下室,他的眼神里充满恐惧和愤怒。他很瘦,所以看起来显得挺高,他坐在那里气喘吁吁,好一会脸色才好了些。之后就开始不停地咆哮,痛斥英国人。那样子和他多年以后当上元首时一模一样。”

不为人知的是,希特勒当时竟然不会用刺刀挑开罐头食品,几乎饿死,一些老兵经常取笑他。他对上级特别顺从,对写信、喝酒不感兴趣,手中经常捧着政治著作或者画板。弗雷在文章中写道:“当希特勒还是个士兵的时候,就喜欢到处发表演说似的点评时事,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