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其他类型>明匪> 10江山(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江山(二)(2 / 2)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在松山堡之战大败,余波致使吴三桂的舅舅、前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在次年被清军围困,最终降清。祖大寿后来多次写信给吴三桂,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并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等一大批因为各种原因降清的亲属、旧谊等亦是年年月月劝降不绝,但吴三桂始终没有答允。毕竟身为辽东明军,与清军攻杀十余年,一朝改颜,终究情自难堪,况且清国那边吴三桂的亲朋虽多,却远比不上留在北京的直系亲属来得重要。

;;;;吴三桂的老爹吴襄早年曾为辽东总兵,崇祯七年满洲兵犯边,吴襄与关门总兵尤世威分道西援大同府,结果失利,两人皆被罢黜下狱。直到去年清兵再次入寇且中原局势不利,吴襄才又被起用,由蓟辽总督王永吉上疏请求发给了俸禀,并在本年提督京营抵抗顺军。不过北京城既破,吴襄本人及吴家的很多家眷都被顺军俘获。李自成并没有为难吴家人,还让吴襄联名早前在大同府投降的姜瓖、居庸关投降的唐通、北直隶投降的马科等写信劝降吴三桂。

;;;;吴三桂手里的兵马虽多,但北京一破,他立刻被夹在西面顺军与东面清军两者之间,“内无军需,外无援旅”,局势之险恶远非他独力能够摆平。短短数日,摆在他面前供他抉择的有三条路:第一条,回攻北京,与顺军拼个鱼死网破,不成功便成仁,当大明的忠臣;第二条,接受大顺的招抚,前往北京面见李自成;第三条,重新出关投降清国。

;;;;第一条是最早被否决的,原因无他,北京城大顺军超过十万,强行攻击无异于飞蛾扑火,就算他吴三桂想为国捐躯,他手下的军将们也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而比起第三条,第二条的说服力显然更强。

;;;;在时人看来,顺军与清军虽皆为大明之敌,但有着本质的区别。顺军虽起为流寇,但为汉人,破北京、杀皇帝,纵观数千年,不过正常的改朝换代罢了。换顶不换底,老朱家的皇帝死了,底下官吏百姓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受的影响其实不大。顺军进北京,军容甚肃、纪律严明,百姓亦夹道欢迎,在门口设香案,大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连帽子上也贴“顺民”二字。有人激愤质问,却遭更多人反驳“太祖初时亦为寇”,遂无言以对。

;;;;大部分人不仅未对顺军的到来表现出反感,反而心存新朝新政的期盼。不仅百姓迎顺,就连在京的二三千官员也是如此,为国殉节者寥寥,不过二十来人罢了,其余则衣冠介胄,叛降如云。大顺选用旧官,三月十九日发告张榜“文武各官,于次日投职名,二十一日见朝。愿为官者量材擢用,不愿者听其回籍。如有隐匿者,歇官、邻佑一并正法”。一声令下,大顺临时吏选衙门外排出数里长龙,明廷旧官人人争相向大顺投递名剌,唯恐落后不受新朝廷的任用。

;;;;人心如此,吴三桂亦然,倘若投降清国,那么便是披发右衽自甘蛮夷罔顾祖宗的不忠不孝不义之举了。

;;;;直系亲属在北京、唐通等军将投降大顺皆得封侯重用是为表率、大顺又是汉人当国,综合各方面条件考虑,吴三桂当然倾向大顺。

;;;;陈洪范与赵元亨等人在天津三卫的大沽口停留了两日,便听说了吴三桂准备带兵进京朝见新主李自成的消息。所以才中途改道折来北京城。

;;;;沿街巷走了不久,到得陈洪范家人开的客栈。客栈冷清,陈洪范入内,掌柜及伙计见了均是一怔,而后故作镇定,上来相迎,话里行间并无任何亲昵,可见陈洪范把细,来之前都打点吩咐好了。

;;;;客栈规模不小,一楼大堂经营堂食,二楼则住宿。伴当们从骡马上卸下行李搬去二楼厢房,陈洪范则与赵元亨在一楼堂内找地方坐喝点茶水。

;;;;堂内客人极少,但角落有两人对坐,陈洪范眼尖,一眼看出面对自己的一个是旧识,转身想避,但对方同时认出了他,猛然站起来招手道:“陈兄!”

;;;;见躲不过去,陈洪范拿食指在嘴前一比,示意他小声,同时带着赵元亨走过去,拱手道:“马兄,好久不见。”接着对赵元亨说道,“这位马绍愉马大人是我老弟兄,常有书信往来,任职兵部职方郎中。”

;;;;马绍愉摇摇头道:“朝廷都没了,哪里还是什么职方郎中。”转而介绍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张家玉,字元子。广东东莞人,青年才俊,去年的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陈洪范笑着点点头,打量张家玉,见他年约三十,眉眼清秀、体态精实,确是一表人才。张家玉却苦笑道:“马公才说朝廷都没了,我这庶吉士又从何说起?”说着把眼看向赵元亨。

;;;;“这个是我侄儿,我这次来北京有些私事。”陈洪范尴尬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