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其他类型>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 第六章 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1 / 1)

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南北战场取得暂时胜利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对华政略、战略,决定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和扶植傀儡政权,企图军、政两手并用,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卫内阁公开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并建立对华长期战争体制。但“当时日军的武器、弹药,器材等严重短缺,只有在增设兵团、休整部队、严肃军纪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略、战备措施,实行总体战体制,“倾国家全力遂行战争”。进一步扩大军事力量,大本营决定在1938年“上半年新成约11个师团”,并储备50个师团基数的武器、弹药、器材,将军工生产提高到120个师团基数和3500架飞机,到1940年建成60个正规师团、30个暂编师团、250个飞行中队。制定1938年的战略方针,在完成“实质性的准备”以前,“采取纯消极持久战方式,把国力特别是军力的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在占领区加速建立傀儡政权。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企图以此“促使蒋介石政权实质性的崩溃”。

1938年2月14日,日本大本营下令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10军的3个司令部,建立华中派遣司令部,统一指挥华中日军。由于华北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后方地区治安不稳”,为加强华北兵力,先后将第5师团的第9旅团、第16师团、第114师团调至华北。

南京失守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中日和谈调停失败,一向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的德国,清洗了较为倾向与中国友好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元帅、外交部长牛顿特男爵和经济部长沙赫特博士等,任命一贯主张与日本结盟的里宾特洛甫为外文部长,于1938年2月正式承认“满洲国”。英、美、法等国人民群众虽然同情、支持中国抗战,但其政府不肯为中国得罪日本,均持观望态度。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曾在芝加哥发表了“隔离”演说,不指名地警告日本,但中心要点是警告日本不得违背九国公约规定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及“中国门户开放原则”,而不是谴责日本对华侵略。在国际上,只有苏联的斯大林为了利用中国“来对付日本人”,“紧紧束缚住日本的手脚”,以便“在德国一旦进攻苏联时,能避免两面作战”,积极援助中国政府抗战。至1938年2月,卖给中国飞机约200架和装备20个师的武器、弹药,并派遣志愿飞行员及军事顾问、教员等。

面对上述情况,国民政府在政略、战略上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新组织抗战: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分意见,制定《抗战建国纲领》,实行全面抗战;开始执行“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此方针虽然早已制定,但从七七事变至南京失守,国民政府军队实际执行的是以阵地消耗敌人,在战役上争取持久的方针,战略上仍幻想迅速结束战争。经过半年的抗战,最高军事当局既认识到国际干涉和和平谈判短期内不能买现,中日战争确已形成持久之势,又接受了华北、沪京作战的沉痛教训,开始转变战争指导,由单纯固守阵地、据点进行死拼的战役持久,改为不强调“一城一地之能否据守”,“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持久。白崇禧说过:在南京失守后,“我们战略之应用,确已改变方针,不复与敌人在一点一线上争夺”。虽然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方针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消极性,但与前一段所执行的方针相比,已大大前进了一步。

为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1938年1月17日,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撤销大本营,重新任命委员。同时还整饬军纪,惩治了一批临阵脱逃的高级将领。抗战以来,“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但也有少数高级将领,或因胆小怕死,或为保存实力,对敌望风而逃。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表现尤为恶劣,防守津浦铁路北段,手握重兵,未战先退,致日军轻易地渡过黄河,占领大半个山东。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第一、第五战区高级将领会议,将韩免职查办,送至武汉,以擅自撤退罪处以死刑。1月20日,军委会明令嘉奖抗战牺牲的郝梦龄军长、佟麟阁副军长等5人,并撤职查办和枪决了41名作战不力的旅长以上将领,“给保存实力,怠于作战的军官以极大震慑,前方士气,为之一振”。

蒋介石将韩复榘免职后,令第12军军长孙桐董代理第3集团平总司令。17日会议上,向第一、第五战区高级将领阐述了他以武汉为防御核心的现阶段战略方针。他说:“我的战略是什么?简单明了他讲起来,就是东面要保持津浦路,北面要保持道清路,来巩固武汉核心的基础。”军委会据此制定了作战指导方案:“国军主力控制武汉外围及豫皖边区,积极整补,由华北及江南抽调出有力一部,加强鲁中及淮南,积极袭扰,诱敌主力于津浦铁路方向,以迟滞敌人之过江西进;并广泛发动华北游击战,牵制消耗敌人、妨害其南渡黄河,直冲武汉。”为贯彻这一方案以加强津浦路防守力量,从第一、第三战区增调第22、第24集团军等部队至第五战区。此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所属部队有第3集团军(孙桐萱,辖第12、第55军),第22集团军(孙震,辖第41、第45军)、第24集团军(韩德勤,辖第57、第89军)、第11集团军(李品仙,辖第31军)、第27集团军(杨森,辖第20军)、第3军团(庞炳勋,辖第40军第39师)、第51军(于学忠)及海军第3舰队、地方武装等。

日军参谋本部虽然制定了“对华消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准备在整顿、补充及扩大兵力后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规定占领区的限制:“华北方面,黄河以北及山东大部;华中方面,芜湖、杭州以东江南”,“严禁扩大”。但日本政府的要员们,“不仅对战争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而且对胜利存有盲目的骄傲情绪”;特别是侵华日军的高级将领,因迅速攻占南京和不战而占领山东的暂时胜利,以为以现有兵力即可战败中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因而不满大本营的决定。如华中方面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占领了滁县、来安、六合、扬州等地,并企图以2个师团沿津浦路北进,以配合华北日军在山东的作战,日本大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