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其他类型>亲政>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光绪四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光绪四年(1 / 2)

刘清这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埋头攻读,转眼就又过去了一年,历史进入了光绪四年,也就是公元一八七八年。

这段时间大清大体上是歌舞升平的美好岁月,也是大清励精图治,国内各项洋务方面建设在以奕忻和李鸿章为首的这两位洋务运动主将带领下,都开始逐步付诸实施,并开始一点点出成果的黄金岁月。

电报,报纸,同文馆,水师学堂,出国留学,军事人员的出国培训,机器局,制造局,船务局,大型军港码头,勘探挖矿,等等这些近现代化洋务建设全都在奕忻的大力支持与主导下,纷纷上马,电报线也直接架通到了京城,比另外那段历史提前了好几年。

唯独遗憾的是,铁路这玩意,没有弄起来。

不是奕忻不想弄,也不是慈禧观念落后不许弄,而是因为现在弄这玩意,民愤实在是太大了!没法弄。

民愤巨大的具体原因,咱想大家都知道,无非是什么毁人祖坟坏人风水等,不再累述。

有些东西太超前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还真是没法弄。

想想铁路这玩意,是要铺设在那什么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村村落落间,这人民群众不支持尽给你搞破坏?那绝对是防不胜防!怎么可能正常铺设成功正常通车呢?

为此奕忻再次深刻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把精力往教育上转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同文馆规模,大力推广西学。

京城同文馆,也就是现代清华北大的前身。

不过奕忻的这一努力,却遭到了大清广大士绅阶层读书人的强烈抵制!同样是举步维艰,很难弄!

再加上西学这玩意,跟科举没啥关系,对大清目前有知识有文化有家庭条件学习西学的这一阶级人士来说,没啥实用性,学了等于白学。

因为这玩意不在科举考题范围之内呀!人家辛辛苦苦学它干嘛?还不如多温习哈四书五经。

所以奕忻的这一举措,干得何止是吃力,简直是吃力不讨好!辛苦来辛苦去只换来骂声一片,几乎就没一个说他好的。

在这里想重点谈一下科举。

咱觉得科举制,绝非什么坏事,而是伟大的创举!是值得世世代代继承实行下去的一种国家取人用人制度,是我东方文明国家所独有的民主制度,是东方特色的民主化制度。

事实上西方的所谓民主议会选举制,就相当于咱国唐以前的举贤制,政府官员主要由人民群众与德高望重者推举出来,再被统治阶层授以正式官职,治理地方,进而治理国家。

这玩法早就被咱们玩过了,并以科举制,代替了举贤制,难道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吗?

只是科举的考试内容,需要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不能老停留在什么四书五经上。

不过这只是科举考试内容问题,跟科举制度本身,没有什么很直接关系。

是考试内容不好,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与更新,而不是这个制度不好。

想想西方古代那些所谓的民主议会制度,完全是特定阶层,不,应该是固定阶层人士内部的民主,跟咱们这些广大的平民老百姓,有啥关系呢?

在这种所谓的民主制度下,像咱们这种贫民老百姓有出头之日吗?又他娘有正常渠道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以改变自身际遇吗?没有!

但是科举制,就给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么个合理合法参与国家上层管理的正常合法渠道,寒门弟子也可以鱼跃龙门,出人头地,而不需要那什么很冒险很冒险地去造反。

这不是民主是什么?而且还是就算社会最底层人士都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的民主。

而也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创立,咱们国家也才能在农业文明时代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成为这个世界当时最文明强大的国家。

有史为证,科举制以来,无论唐宋还是明清,绝大部分对这个国家进行实际管理的省级高官,全都来自于科学取士,而不是什么皇亲国戚。

范仲淹何许人?张居正何许人?曾国藩又是何许人?他们无不是通过科举取士登上这个国家权力舞台的。

是!科举是很难!简直难比登天!但国家统治阶级毕竟还是有这么条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路,为我们这些广大人民群众留着吧?

哪里像现在,有路吗?有人说有。但这些所谓的路,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吗?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取士标准吗?

别跟咱提什么公务员考试!那根本就不能跟科举取士相提并论!

科举取士的工作安排是啥?公务员考试又是啥?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民主民主,没有一个相对公平公开公正衡量标准的民主,就是假民主!

不过奕忻也好李鸿章也罢,他们所正在轰轰烈烈倡导进行着的洋务运动,刘清现在当然没工夫也没啥机会听闻参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