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筑梦小说>都市言情>我就是股神> 第121章情义两相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情义两相惜(1 / 2)

莎莎拿着这条精致的项链,把它递给了吴晓磊。

众人定睛一看,项链上有个小小的装饰物,闪耀的光芒。

这是一个由碎钻装饰的——鲁班锁。

鲁班锁,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孔明锁,也叫八卦锁、孔明锁,是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也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智力玩具,还有“别闷棍”、“六子联芳”、“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

最神奇之处,鲁班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

莎莎道:“爷爷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个鲁班锁,他说是股神弗里曼送给他的,他在临终前,把鲁班锁交给我,对我说,一定要见到股神拿到钻石后,再亲手交给他,爷爷说这个锁中隐藏着下个钻石的线索,只有股神才能打开。”

看样子,要解开鲁班锁才能拿到线索,吴晓磊凝神静气地看着鲁班锁,从表面看,每条缝隙都严丝合缝,根本没有办法打开。

奇异的事情出现了,从吴晓磊的额头上,飘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紫色烟雾,缥缥缈缈,袅袅地飘在鲁班锁周围,渐渐地烟雾将鲁班锁笼罩住,旁人看来,吴晓磊手掌中就像是托着一团紫色的气体,这个气体在缓缓地旋转,从烟雾中心射出白色的光芒,变换不定。

不到十秒钟的时间,烟雾渐渐散去。鲁班锁,已经分成6块。

手中中心,静静地躺着一个小小的竹片。

上面只有三个字:“海昏侯。”

吴晓磊沉默了,教授轻轻地说:“线索有了。”

其他人还有点不明所以,吴晓磊转身对大家说:“看来我们又要出发了。下一个目的是海昏侯墓。”

朱建峰不解地问:“海昏侯?谁是海昏侯啊?”

教授走上前,讲述了一段离奇的历史。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刘弗陵薨逝,时年二十一岁。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同年7月18日,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拥立为帝。

欣喜若狂的刘贺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之后,便奏请上官太后下诏,于当月便废了刘贺。随后,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不过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也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来。刘贺的荒唐之名主要原因是霍光通过废立,继而进一步专权的政治目的。在这场废立风波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

刘贺可能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出发前,留守昌邑的老臣王吉再三叮嘱他: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大王要养精蓄锐,暂时隐忍。刘贺满口答应,可一进长安,便将之忘得一干二净。在部分旧臣鼓动下,他一即位便大肆提拔自己人。为此,龚遂谏诤:“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此时的刘贺亲政心切,哪里听得进劝告。

刘贺的举动让霍光深感不安,他联合朝臣将刘贺废掉。宣布刘贺干了1127件荒唐事。此时,距刘贺登基,仅仅27天。史称“汉废帝”。

汉宣帝继位,刘贺被暂时幽禁于昌邑。不过,此时的昌邑国已被废除,代之而立的是山阳郡。可能是从天堂到地狱的打击太过沉重,据负责监视刘贺的山阳太守张敞报告,没几年的光景,刘贺就几乎成了废人,新皇帝见刘贺已不足畏忌,便收了杀心。汉宣帝封他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可是,刘贺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数年后,扬州刺史上奏称,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暗自来往,且对现状有不满之意。宣帝发话说:“那就削除他食邑三千户吧。”经此打击,刘贺一病不起,不久愤懑而亡。年仅33岁。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在2011年被发现于NC市新建区,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难道股神早在八十年前,就知道海昏侯墓要被发现吗?要知道,藏钻石那可是1940年的事情啊!而2011年,刘贺的墓葬才被发现啊!”唐欣不解地问。

教授转向吴晓磊:“这个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还是得你来回答。”

吴晓磊想了想,看着唐欣说:“这块竹片,应该是海昏侯留下的竹简其中的一小块。我当时非常痴迷于夏国的历史文化,也收集了很多文物,这块竹简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上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在历史上,汉代留下来的竹简基本上早都消失了,这块竹简在当时的黑市上,也炒到了几万美金,我拿到以后,一直就很想去看看真正的海昏侯墓。”

他抬起头,目光想穿越脑中的迷雾,看清楚到底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到底做了什么?

藏匿钻石的那段记忆,还是没有。

吴晓磊叹了口气:“我们现在拿到了这片竹简,只能说明,我们的下个线索是海昏侯,所以,我们只能去那里找了!”

唐欣点点头:“据我所知,海昏侯墓,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也许我们去了就知道该怎么找了!”

撒浪爱耸耸肩:“那好吧,我来处理,事不宜迟,我们明天就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